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989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103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1874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赵艳玲  卢姁  黄泓  刘赛赛  张铭 《海洋学报》2020,42(11):12-22
本文采用无海底地形但考虑海洋跃层和剪切背景流的二维非静力准不可压缩方程组的数值模式,开展失稳垂向剪切背景流下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海洋内波生成演变的数值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内波强度随积分时间始终呈指数增长,并有内波的对称不稳定;而非线性内波强度则在发展期呈准线性增长,最终进入稳定期。线性增长比非线性增长要快得多,非线性效应具有维稳作用。对该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内波,在跃层附近位密度扰动均有大值中心,即其为跃层所俘获,这与实际观测相一致;流函数与位密度扰动两者均有很好配合,位密度扰动的正、负中心分别相应于流函数的上升、下沉运动,表明有从海底向上的斜对流发生,且以跃层为顶盖。对线性内波来说,随积分时间增加,其波形大体不变,其正、负振幅也大体相同,并有符号相反原地增长的两个倾斜环流圈,而在它们之间则有较强倾斜上升流。非线性内波波形随积分时间改变,倾斜环流圈数目也在增加,最终形成负环流强于正环流的结果,并导致流函数、位密度扰动水平梯度剧增,其可视为间断。  相似文献   
953.
陇山杂岩位于秦-祁结合部位,长期以来该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归属仍存在较大争议,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陇山杂岩中的5个变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碎屑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岩类型、沉积时限、物源及其构造归属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断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原岩可能为杂砂岩。根据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成因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值,结合陇山杂岩中侵入体的年龄,可以限定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沉积时限在491~463Ma之间。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存在593~486Ma、1294~634Ma两个主要区间,以及1876~1528Ma、2594~2027Ma两个次要区间;与之对应的两个主要年龄群的εHf(t)值分别为-21.69~11.48和-28.52~20.74,次要年龄群的εHf(t)分别为-11.88~8.81和-7.97~5.99;且5个样品中约70%以上的εHf(t)值均为负值,表明锆石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少量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结...  相似文献   
954.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是主要的富铀层位,灰色砂岩普遍发育,但是其古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工作一直以来鲜有研究。文章基于高品质测井曲线、碎屑岩组成成分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上白垩统姚家组灰色砂岩的物源组成、地球化学成分、源区风化特征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姚家组砂岩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砂岩w(SiO2)变化较大,介于51.48%~82.95%之间,平均为73.07%,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4.76%~7.21%,平均为5.92%;稀土元素ΣREE介于(73.77~208.36)×10-6,平均为124.02×10-6,LREE/HREE介于7.06~14.34之间,Eu为微弱负异常(δEu=0.63~1.12),具有明显的壳源岩浆特征;姚家组灰色砂岩CIA值变化于31.77~66.86,ICV值介于0.73~1.92之间,PIA值变化大(27.93~72.55,平均为59.52),整体反映了姚家组砂岩沉积时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下弱风化作用;w(Sr)/w(Ba)均小于1,w(Al2O3)/w(MgO)大多数变化于11.48...  相似文献   
955.
王剑  靳军  高崇龙  刘明  王柯  罗正江  刘可  任影 《沉积学报》2022,40(5):1378-1392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有关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认识极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储层的有效预测和勘探。据此,通过对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碎屑矿物及砾石成分特征、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各地层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演化进行详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白垩系储层物源主体受控于北部和南部再循环沉积岩系山体,但仍受北部扎伊尔山和南部中天山结晶变质岩系山体源区的影响,其影响程度自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逐渐降低。下组合沉积期南部、北部物源同时存在,且研究区存在混源特征,但不存在统一且稳定的沉积中心。早侏罗世沉积物源背景相对稳定,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最远;自中侏罗世开始受控于车莫古隆起演化影响,北部物源得以加强,同时地层发育不均衡并存在剥蚀现象;自晚侏罗世开始直至早白垩世,周缘沉积岩系山体隆升范围和幅度不断加大,并阻隔结晶变质岩系山体供源路径,沉积边界也随之逐渐萎缩,但这一时期北部物源可为优势物源,且研究区整体处于“填平补齐”状态,即齐古组沉积期可存在沟谷—残丘地貌特征,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沉积前研究区整体呈准平原化状态。  相似文献   
956.
定远凹陷上古生界构造归属及其构造演化过程,对下一步该地区煤炭资源评价与非常规天然气选区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文章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与钻探成果,应用构造解析及区域对比等方法,结合区域构造规律与前人相关认识,对定远凹陷构造特征、上古生界构造归属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结果认为定远凹陷内发育的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属于淮南煤田中部复式向斜构造带东部的延伸。该凹陷受大别造山带隆起及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走滑活动影响,分别经历了印支期(T3)前陆变形、早中侏罗世(J1+2)相对隆起、晚侏罗世(J3)末期至早白垩世初期(K1初期)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改造、早白垩世期间(K1)至古近纪(E)伸展改造、古近纪末期挤压反转以及新近纪(Q)—第四纪(N)坳陷式均匀沉降六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57.
958.
广泛发育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及邻区的额里图组的沉积建造近些年来被认为是我国北方晚古生代重要的潜在含油气地层, 因其地处兴蒙构造带与华北板块拼合的交界区, 并于中二叠世形成的一套一段下部以碎屑岩、上部以凝灰质胶结的苔藓虫生物格架礁灰岩、二段以浅海相喷出岩为特点的海相沉积-火山岩沉积建造。本文通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正镶白旗贡淖尔地区额里图组剖面进行了修测、采样。重点对剖面下段的粗碎屑岩开展了详细的镜下岩相学研究, 以及广泛发育的细碎屑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砂岩的颗粒分选性差, 主要呈棱角状-次棱角状, 颗粒主要由火山岩岩屑、石英颗粒、长石、燧石组成, 填隙物为凝灰物质和泥质杂基, 整体上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低成熟度的岩屑长石硬砂岩; (2)细碎屑岩源区的古气候条件呈现出略微寒冷干燥→温暖湿润→略微寒冷干燥→温暖湿润→略微寒冷干燥的演变趋势, 整体上属于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 (3)细碎屑岩大多属于构造活跃地区的第一次旋回的沉积物, 源区成分主要以上地壳的长英质火成岩和石英质沉积岩为特征; (4)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 沉积盆地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59.
为了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断陷盆地构造背景,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万宝组为一套分布于山间断陷盆地的陆相沉积碎屑岩建造,为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索伦地区万宝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LREE)和Zr、Hf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和Ba、Sr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特征. 万宝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特征,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弧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0.
张国宾  何云龙  杨言辰  孔金贵  冯玥  陈兴凯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08-2023030008
那丹哈达地体位于锡霍特—阿林造山带中部西缘,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育有热泉型、火山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矽卡岩型等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四平山、先锋北山、258高地和跃进山4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区燕山期铜金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22. 5±1. 1 Ma、117. 0±0. 4 Ma、116. 9±0. 8 Ma和115. 7±1. 1 Ma,矿床成矿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晚期。4个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中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源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结合矿床地质背景、锆石U- Pb年代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因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相关,属于同一成矿系列,铜金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